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董夫全:一担菜十万捐的平凡老人

来源:公益之声| 2021-12-14 14:35:42

董夫全

1933年出生的董夫全老人,依靠自己种菜卖菜、节衣缩食,为严山村的公益事业捐钱、捐物累计10余万元。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并不显眼。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泰顺农民平均年收入只有200元。两相对比,我们便可知董夫全老人一生践行公德之艰辛、之坚毅、之坚守。今年,老人离开了我们。但这份传统,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去传承、去发扬。

\

董夫全,男,生于1933年9月,仕阳镇严山村人。2021年9月11日,89岁高龄的董夫泉老人因病去世。他一生省吃俭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先后为村里的公路拓宽、学校建设、道路硬化等项目捐助资金。在耄耋之年还捐出日常种菜所得积蓄,为村里的休闲亭廊、廊桥建设等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勤劳苦干,敬业奉献

在董霞媚看来,父亲董夫全的一生是勤劳节俭、与人为善的,这与董夫全早年的经历脱不开关系。董夫全8岁时,母亲因积劳过度过世,19岁时,父亲被判入狱,22岁时,家里的房屋因自然灾害倒塌,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让董夫全从小就懂得要不屈不挠、自力更生。

\

在董霞媚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一直很困难,父亲董夫全便上午砍柴、下午种菜来养家,日复一日,不曾休息。直到董夫全89岁高龄,腿脚已经不太利索了,但无论风吹日晒、寒冬酷暑,他还在坚持种菜卖钱。

\

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困境,都勇敢生活,顽强拼搏,用坚定的信念去克服苦难,这是董夫全的人生哲学。他一生勤劳苦干、本分克己、宽怀做人,为人胸怀大量,不拘分毫利益。因此,当他年老时,常常是快乐地回忆着自己的人生,觉得从未欠他人一元钱,也没有和别人过不去的争执,从不与人结怨结仇,自食其力,成家立业。

他还不忘教育子女,引导子女勤俭持家。他说,做人做事要好好守本分,与人和气,做人争小利不发财,大富由天小富由勤,要有做一行爱一行敬业精神,靠自己的双手拼命干。同时,他也教导子女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并引导子女们多为善事公益事业捐资,多做贡献。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董夫全的生活非常节俭,一生省吃俭用,对自己很“小气”。新衣服新裤子都不舍得穿和买,烧开水都是用柴火烧。

\

董夫全儿子董直中回忆说,父亲非常节省, 家里种的菜,好的都是挑去卖掉,坏的留起来他自己吃。

\

同村的村民也表示,董夫全去三魁回来,要是会走都走路,路上饿了就买个面包啃,当吃午饭。

\

热心公益,建设家乡

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很“小气”的老人,对村里的建设集资却是十分“大方”。董夫全多年来一直以种菜为生,虽然收入微薄,但对公益事业却非常热心、积极奉献捐资,对贫困受灾人家也都是尽力捐赠。

\

他平时勤俭,省下积蓄全心全意捐资给家乡建设事业。村里要建木拱廊桥,他带头拿出2万元;陈十四庙要翻修,他二话不说又掏出1万元;学校改建、道路加宽,但凡有需要的地方,董夫全都会主动捐助,自己也记不清捐了多少次,捐了多少钱。

\

村里的公交候车亭——董渠亭,就是由董夫全老人独资捐建。2020年初,村两委想在村口建一座候车亭,但却缺少资金。董夫全老人得知此事后,揣着平日里卖菜攒下的5.8万元来到村委会,并全部捐给了村里。

\

在临终前,他还叮嘱子女,要将他平时省吃俭用留下的3万块钱捐献村里,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积少成多,滴水成河。数十年时光,董夫全前后捐资了10余万。这样的数字虽不显眼,但对这样一个老人来说,却是起早摸黑、不畏艰辛积累的宝贵积蓄,是难能可贵的捐献精神,是无法估量的奉献价值。

(编辑:侯程方 作者:admin)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