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向上向善 微光成炬星火传

来源: 佛山日报 | 2025-02-13 16:14:38

呼救虽无声,她却以无以伦比的专业应对,完成教科书般的生命救援;创富思源,30余载慷慨解囊,他们以大爱诠释企业责任与担当;以民生为本,“双百”圆梦连起生命通道,为8.4万贫困患者守住健康……2月12日上午,佛山市机关大礼堂内掌声雷动,一批个人、组织及公益项目获授予佛山向上向善影响力年度荣誉,传递出令人振奋的力量。

爱满佛山,向上向善。正值元宵佳节,“大城之光”2025佛山向上向善影响力盛典隆重举行,30个年度人物、组织和公益项目成为城市榜样,更成为“向善之城”的传承者,用善举和大爱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与佛山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携手同行。

10539078_fush_1739366119850_b.jpg

10539073_fush_1739366103335_b.jpg

10539076_fush_1739366136741_b.jpg

礼赞榜样微光汇成大城之光

12日上午,市政府大礼堂舞台上,佛山120调度员王兰兰接过佛山市向上向善影响力年度人物的荣誉牌匾时,脸上绽放的笑容甜美又耀眼。此时此刻,台下观众用阵阵掌声见证、礼赞。

王兰兰也曾是一名台下观众。2023年,她以员工代表的身份参与元宵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系列活动。2024年,她以专业职业素养,在电话中凭着敲击声救下“失语者”,救援事件引发全网关注。

从台下走到台上,她用自身经历见证了榜样引领的作用。“我在台下时,看到台上那么多优秀感人的事迹发生在身边,心里很受触动。”她当时就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到台上。

“当一个个小小的光汇聚在一起,就可以照亮更多人、温暖更多人,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和救援。”王兰兰希望通过自己的事迹,让更多人参与向上向善活动当中,令每一名市民的微光不断积累,让更多人感受到佛山的爱与温暖。

同为年度人物,佛山市公安局二级警长车驰东上台前神情激动,“当初进行捐赠,从没想过要去获什么奖,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惊喜”。

从2023年9月到2024年4月,相隔约半年,车驰东在同一家医院为同一名白血病患者先后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是佛山第3例二次捐献者。广大网友为他义无反顾替生命接力的善举点赞。

“公益行善、帮扶救助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它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才可以让点点滴滴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蓬勃伟力。”车驰东始终觉得“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每一个公安民警的精神信仰,如果有机会会向更多人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到捐献并不可怕,让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公益慈善队伍中。

一个人的引领,一座城的荣光。刘钟萍心系非遗,用公益行动让年画传承重焕华彩;李想葵不屈不挠,身困轮椅却无私助人,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标杆;张军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人民生命安全的屏障;邓惠娟、邵亮标等人情系乡梓,以赤子之心向社会报以桃李芬芳……有爱有为,这类榜样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用点点星火汇聚佛山“大城之光”。

薪火相传激发向上向善力量

佛山市向上向善影响力盛典已连续举办多年,每年都会涌现一批新的年度人物、组织及公益项目,他们既是社会各界先进典型,也是佛山通济天下的一个缩影。

今年,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结合行通济民俗活动,继续发起“大城之光”2025佛山向上向善影响力盛典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超过270份推荐材料,为期10天的网络点赞环节收获超50万次点赞,元宵节当日的授荣仪式同样全城瞩目,广泛带动社会各界关注慈善、践行公益。

“非常激动,感受到佛山这座城市非常浓厚的向上向善氛围。”说起佛山市双百圆梦健康公益项目获评年度公益项目,佛山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邓敏静备受鼓舞。

过去一年,该项目依托“双百工程”,积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联动“双百”社工与顺德区和祐医院,为佛山8.4万名建档立卡兜底服务对象提供住院全免费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就医难题。

在邓敏静看来,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是对困难群体的有力帮扶,更是社会各界协同合作的典范。当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携手共进时,能够产生巨大的公益能量,切实改善民生。

在佛山这片公益慈善热土上,本土企业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扎根超30年,在赈灾捐款、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上投入超1亿元,以大爱诠释企业责任与担当。

“盛典举办得非常好,无论是一座美好的城市,还是一个好企业,都需要弘扬向上向善的力量。”获得年度组织荣誉,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世杰很感动,认为这是肯定,也是激励。在他看来,一个企业只有向上向善,才有可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公益慈善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扬光大,让员工更有归属感、目标感和价值感”。

同样获评年度组织,佛山市红十字水上救援保障队队长庞国钊难掩激动之情,“这份荣誉沉甸甸的,既是对我们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我们在未来继续奋勇前行的强劲动力”。

这支队伍积极探索政社协同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公益服务的边界,不仅为政府部门和社会举办的赛事活动筑牢安全防线,还进行河道安全巡逻,排除水上安全隐患。2024年,该队伍的公益足迹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110场次,服务时数近7000小时,服务群众上万人次。

创新不断公益慈善活力满满

梳理这批年度人物、组织及公益项目,年轻化、互联网化、多元化等特点突出,不断探索公益慈善“新范式”,推动公益慈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王兰兰、刘钟萍、张军等人都是二三十岁,在急救抢险、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领域体现责任担当,成为青年榜样。而由青年群体组成的组织同样活跃,譬如年度组织之一的陈村职校千人志愿团,多年来持续以“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的模式推动公益创新。

该团队现有注册志愿者超5000人次,自2005年起积极推进“志愿一百,千人志愿团”志愿服务品牌,2023年率先在顺德区启动首个移动志愿V站。借助“移动V+”志愿服务运行模式,每年开展超100场“禁毒普法”“惠民义修”“助农直播”等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青年学子,中职学生要体现现代青年向上的力量,将自己的青春活力燃烧成对社会有用的价值。”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林家祥信心十足地表示,2025年,陈村职校千人志愿团将进一步拓展移动志愿V站的创新理念,覆盖影响更多群体,让人人都知道并参与志愿活动。

林家祥透露,依托年度组织这份荣誉,将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学校学生加入,“希望这种青春力量可以更加闪耀”。

年轻人渐成公益主力军,互联网也在成为佛山公益慈善的主阵地,信息技术随之变成助力。譬如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慈善会上线“慈链公益”平台项目10个,互联网筹募资金超过112万元,号召5670人次参与慈善;南海区慈善会ISee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创新“AI+心理辅导”数字化干预模式,打造“林间聊愈”AI互动游戏。该项目以精准数据驱动服务创新,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构建坚实屏障。

不仅如此,跨界融合、多维拓展也让佛山公益慈善焕发全新魅力。“和地在创”社区艺术营造项目以老旧建筑改造为载体、以美育人才为支撑,以文化艺术为媒介,开创了“慈善资助+社区支持+居民参与+专业支撑”四位一体的社区艺术空间共建新机制,开展文艺活动近120场,惠及居民4.6万人次;“文化造节”文化自信共建乡村情感共同体项目,创新通过“文化造节”策略,成功打造黄龙冬瓜、桃村栾樨、林头水乡醒狮等乡村文化名片,累计服务市民超50万人次,单场活动最大人流达10万。

沿着年轻活力、互联网赋能及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佛山公益慈善大有可为,将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众多领域释放更大能量。

http://www.fsxcb.gov.cn/wmfs/content/post_911877.html

(编辑:萧鼎 作者:陈莫楠)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