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高校 > 正文

华东理工大学: 用“非遗+游戏”探索南音传播新方式

来源:炬益星| 2024-09-02 15:09:27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持续探索,加速非遗数字化发展进程逐渐成为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内在需求。为探索非遗传承与传播创新路径,让非遗在青年群体的推动下焕发全新活力,华东理工大学“非遗新势力”实践团队知行合一,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忱,将南音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借助现代科技之力,使其重新焕发活力。以南音为核心非遗元素的音乐游戏《“乐”动南音》应运而生,为非遗数字化传播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

实地化调研——发掘非遗传播痛点

近年来多次对非遗的保护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积极响应号召,担负起青年人的新时代文化传承使命,团队前往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非遗传承现状,破解非遗传承困境。

为系统了解泉州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与独特性,“非遗新势力”团队先后参观11处物质文化遗产点,体验花灯、南音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访谈36位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通过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等形式,最终形成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通过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体验,团队被非遗的魅力所折服,却也为非遗的传播传承现状感到惋惜。泉州花灯非遗传承人林伟忠告诉团队:“花灯自古以来便以其制作手艺之精巧而闻名,在当地的各类手工艺品制作大赛中屡屡获奖,但花灯工艺依旧受地域化文化差异影响,在外地受众较少,也缺乏宣传手法。”关于非遗传播传承的痛点问题,南音研究社社长郑芳卉及社员同样表达了担忧:“泉州南音是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南音的吟唱颇有难度,这导致在流行乐的冲击下,如何让南音在青年一代更好地传播成为了南音传承过程中的难点和重要问题。”透过这些优秀非遗传承人字里行间的惋惜,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创新非遗传播手段的紧迫性和非遗数字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性。

\

图为团队实践照片节选

创造性研发——打造非遗音乐游戏

为改善非遗传播现状,将实践有效转化,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发一款以南音为基础,融合多种非遗元素的音乐游戏《“乐”动南音》,以“非遗+游戏”的模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感知、深度化传播和价值观传递。

团队成员自学C#编程语言和unity建模引擎,使用8000余行C#代码,利用数理模型和算法对南音的旋律进行分析,将传统音乐的节奏与现代游戏设计相结合。同时,团队成员亲手绘制世界遗产点、木偶及花灯形象50多组,通过普及小窗和图鉴收集机制,打造出兼具文化传承与娱乐体验的数字产品。进入游戏页面,首先是世界遗产点选择,可弹出对应的介绍;接着可选择喜爱的木偶人物,即可有相应的人物介绍,最后伴随着南音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敲击游戏音符完成闯关游戏,沉浸式体验泉州非遗南音的魅力。《“乐”动南音》制作完成后,在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内测试玩,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同学们纷纷表示“原来玩游戏还可以学习非遗知识,感受非遗、”“页面设计得也太美了吧”。《“乐”动南音》的诞生不仅是数字时代的一次文化创新,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穿越时空界限,打破传播壁垒,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乐于传承中国的非遗。

\

图为游戏内置世界遗产点普及小窗

\

图为游戏内世界遗产点设计图

\

图为游戏内非遗元素花灯设计图

深度式合作——激发非遗数字活力

为了推动《“乐”动南音》音乐游戏更广泛传播,发挥其更大的社会价值,“非遗新势力”社会实践团队积极探索更多的专业支持与合作。这款游戏和实践初心受到了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黄溪水、点水南乐乐团发起人蔡凯东等专业人士的高度肯定与大力支持。“只有让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黄会长在高度肯定团队成果产出的同时也为团队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

团队的实践初心和目标与点水南乐乐团不谋而合,守正创新是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既要保持传统南音的纯正,又要创新传承传播方式,实践团队通过游戏设计开发,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点水南乐乐团通过结合现代音乐的编曲制作,使作品耳目一新,都是致力于扩大南音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接受度。点水南乐乐团为团队游戏开发的音乐表现和文化表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音乐支持,让游戏的音乐设计更加专业且生动。

\

图为团队与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黄溪水等交流合作并合影

“非遗新势力”实践团队连续两年前往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开展实践调研,设计《“乐”动南音》游戏并进行不断升级,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团队通过深入了解非遗的独特魅力,为音乐游戏的后续开发积累了丰富素材,并计划将更多的非遗元素有机融入游戏设计中,以提升游戏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在未来,团队计划拓展更多线上线下场域的“游戏+”非遗元素体验项目,推进游戏周边和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探索更多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合作,不断拓展宣传面,提高影响力。走进非遗深处,融入非遗风韵,创立非遗新象,坚持不懈探索“非遗+游戏”数字化传播路径。

(编辑:贺梦醒 )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高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