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明德学院:如何培养自主型的终身学习者

来源:网络| 2022-07-22 14:32: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新兴职业层出不穷。那么,当今的教育应该如何培养未来的人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哪些知识,而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对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不断为他们注入信心,让学生一生保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因此,我们把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培养自主型的终身学习者作为明德学院教育教学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了TMABC方法,这是明德学院五大教学亮点英文首字母缩写,它们分别是(Technology Empowerment技术赋能;Mastery Teaching 精熟教学;Autonomous Learning 自主学习;Big Understanding 全局性理解;Cultural Competence,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5Cs素养)。下面我将为您逐一讲解。

明德学院自主型终身学习者培养模型

1. T—Technology Empowerment技术赋能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教育。明德学院不断探讨如何让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赋能,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明德学院引进了三大智能学习、管理系统。

1). ELA(English Language Arts: 英语语言艺术)、阅读、数学学习系统

这是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测试及个性化学习系统。所有申请明德学院的学生都要使用这个系统进行英语阅读及数学入学测试,测试语言为英文。测试题目均为选择题,第一题的难度级别与学生目前所在的年级相匹配,如果学生答对了,下一题的难度将增加。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题目难度会降低。当学生所答的题目足以让系统精确地评估学生能力水平时,测试就结束了。这意味着每位同学的答题数量和测试内容并不相同。在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测试中,学生所答题目与其能力水平相匹配,学生也会更加自信。

测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分析,届时,明德学院的老师会给学生及家长详细解读测试报告。

第二部分为具体答题信息,学生哪道题答对了,哪道题答错了,一目了然。

测试报告的第三部分为测试内容与技能。英语阅读主要考察语言与词汇、文学作品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每一类别下面又细分很多考察点,同时也会列出每个考察点的难度级别相当于美国几年级水平,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

自适应诊断测试过后,系统会自动生成适合该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明德学院的老师会采用精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详情请见TMABC方法的第二部分)。

2). ELL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英语语言学习者) 学习系统

这个系统也是集计算机自适应诊断测试及个性化学习内容为一体,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CEFR相对标。学生测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显示他的CEFR分数及对应的等级(A1-C2),并推送与该级别相匹配的学习内容,

3). 综合数据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包含学习管理、评估管理、信息管理三大版块,为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家长提供无缝衔接、安全便捷的学习环境及沟通平台。

1. M—Mastery Teaching 精熟教学

目前的教育体制采取的是标准化课堂教学法,即每门学科都有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老师要严格执行。无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内容,下节课老师就要按照教学进度,讲解下一知识点。这会造成学生的知识漏洞越积越多,就像一块奶酪一样,从外部来看坚硬完整,内部却漏洞百出,而精熟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精熟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卡尔顿-沃什伯恩(Carleton W.Washbune)提出的,他认为教育体制应该帮助学生按照个人节奏实现对知识点的同等水平的掌握。在传统教育教学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常量,而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变量。精熟教学与此恰恰相反,沃什伯恩认为,在教育中,常量应该是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高度理解,而变量才是学生为理解问题所花费的时间。

在明德学院,学生在学习更高难度的内容之前,要充分理解之前所学的概念和知识点。那么我们是如何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的呢?我们使用的就是前文提到的学校自适应诊断测试系统。以下是明德学院新生数学诊断测试报告截图,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学生姓名我用字母A至I代替。我们看到学生A至I申请的年级相同(均为十年级),但是他们对之前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差别较大。B同学在代数与表达式(Algebra & Expressions)方面,已经达到了美高11年级水平;几何(Geometry)是10年级水平;数字与运算(Numbers & Operations),测量、数据与统计(Measurement, Data & Statistics)、函数(Functions)是9年级水平。而I同学在代数与表达式,测量、数据与统计,函数方面达到了美国9年级水平,但在数字与运算,几何方面较为薄弱,是7年级水平。

那该如何填补这些知识漏洞呢?无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学习与他目前水平相匹配的个性化学习内容,而不是所有学生整齐划一地从10年级数学开始学起。在“技术赋能”部分,我提到明德学院的学习系统非常智能,会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自动生成适合他的精准学习路径。那具体从哪儿开始学起呢?要从Lowest LPEG开始。LPEG的英文全称为“Learning Path Entry Grade”, 意为“学习路径入门级别”,Lowest LPEG的意思就是“最低学习路径入门级别”,即学生在其学习路径中获得的第一项技能的等级级别。还是以刚才的两位同学为例,B同学和I同学的Lowest LPEG分别是9年级和7年级,也就是说系统给他们推送的第一项学习任务分别是9年级、7年级难度,以填补他们之前的知识漏洞,这样学生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此外,明德学院的数学、英语阅读、英语语言艺术已形成K-12年级完整的知识地图 (Knowledge Map),以9年级数学为例,学生要学习47项数学技能。知识地图强调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学习到了什么以及将要学习什么。

对于日语、韩语、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老师会提前录制课程视频,上传到明德学院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自学,课后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了为止。

2. A—Autonomous Learning 自主学习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理念都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先来看一下英语单词 “educate”(教育)的词源,它来源于拉丁动词“educere”,意为“领出来”、“带出来”、“唤起”。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教育是一个唤起每个人全部内在潜能的终身过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教育无需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

反观今日之教育,老师成了课堂的主导者,他们并没有给与学生太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变成了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其实,学习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而施教只是其中一种。学生在自主学习或玩耍的过程中独自学会了许多东西。想想婴儿是如何学会翻身、爬行和走路的。这些动作都很复杂,需要宝宝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但是宝宝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即使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依然不会放弃。成人在步入职场后,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那在K12阶段,为什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下降了呢?我在本文第二部分“精熟教学法”中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标准化课堂教学法让老师忙于赶教学进度,没有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然而,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育注定无法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明德学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1).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人为什么要读书上学?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北宋大儒张载说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而现在,教育越来越功利化了。读书是为了上好大学,因为只有上了好大学,以后才能找到高薪工作,才能买房买车。许多学生对世界没有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他们只是机械地为了考试而读书,内心压抑痛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人们应该警惕,不要向年轻人鼓吹把通常形式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在求学期间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做事动机是做事的快乐、对其结果感觉到的快乐以及知晓这一结果对社会具有价值。”

在明德学院,导师们会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有了明确的前行方向,学生才有可能自主学习。在明德,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快乐,自主掌握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乐观自信,不畏挑战。他们是自主型的终身学习者,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他们能够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也能够温暖他人,照亮世界。

2). 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有效学习。

在自主学习方面,美国的萨米特高中做得很好,为学生设立自主学习时段。明德学院采取了萨米特高中的做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首先要花2-3分钟设立自己的目标,如当天需要做什么,或本周需要完成什么。目标设定要符合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在其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的,用于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计划。SMART是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原则,它们分别是:

S—Specific 具体的、明确的:学生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并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目标不能太笼统,例如,“我这个时段要学习英语写作”这个目标就太大太笼统了,而“我这个时段要学会如何用比较、对比法进行英语段落展开”则更为明确、具体。

M—Measurable可以衡量的:目标的成果或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可以用数据指标或明确的方法进行衡量的。如,我今天要学会比较、对比法的两种结构,并用其中一种结构完成大约150词的英语段落写作。

A—Attainable可达成的: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具有可行性。学生不能好高骛远,把目标定得太高,否则一旦达不成,他们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当然,目标也不能定得过低,轻易达成的话,学生就会失去前行的动力。学生设定目标时,需要量力而行,切实可行。

R—Relevant有相关性的:学生设定的目标要与他们的周计划、月计划或年度计划相关。如果学生在同一学习小组或项目小组,彼此的目标也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时,学生设立的目标还会与学校的目标计划相关,例如学校计划今年十一月中旬组织一场全校规模的英语演讲比赛,那么在十一月份,许多学生就会把为写一篇高质量的英文演讲稿作为他们的目标。

T(Time-bound)有时限的:目标一定要有时间限制,有deadline。否则,时间一长,新鲜感一过,目标就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学生设立完目标后,要用2分钟的时间来制定具体的计划,如需要完成到什么程度,手头有哪些资源,自身的优势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得最好,然后他们将目标和计划分享到教室的显示屏上。制定相同或相似计划的同学可以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助。之后,学生就进入到了计划执行阶段。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会先后完成各自的目目标。距离结束还有七分钟的时候,老师会把同学们召集起来,让完成目标的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哪里做得好,以及为什么。学生反馈之后,老师会给予评价。没有完成目标的学生也要分析一下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改进措施是什么?

在明德学院,老师们每天会多次强调自主学习的五个特征:随机应变、寻求挑战、坚持不懈、直面挫折和适时求助。例如,一位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了难点而没有达成目标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直面挫折,没有适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或是没有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目标。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大都很好地展现了自主学习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3).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深度学习

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会出现很多新兴的领域与颠覆性技术,而成为终身学习者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终身学习者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酷爱阅读。巴菲特的亲密商业伙伴,美国知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人均阅读量却很低。2022年4月23日在北京公布的第十九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世界人均阅读量排在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以色列(60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韩国(11本)。

明德学院非常重视阅读,学生平均每年要阅读15本书籍,并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我们鼓励学生寻求挑战,勇于探索新的课题,并采取通读五本书的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学习。读完这五本书,学生的大脑通常已经储备了足够的数据让学生对一个领域有基本的认识。他们已经熟悉了专业化的表述,视野中已经勾勒出了宏观大局。这是真正理解的开始。当学生开始就一个主题提出有意义的、清晰的问题时,就可以充满自信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

明德学院的学生会定期与导师沟通他们感兴趣的新课题,导师会指导学生甄选五本书籍,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度学习,并指导学生撰写学术文章,审核通过后,将文章刊登在明德学院的校刊上。

3. B—Big Understanding 全局性理解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些是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哈佛大学资深教授戴维. 珀金斯(David N. Perkins)将其称为“相关性差距(Relevance Gap)”, 即学生所学内容是否与他们今后可能面对的生活有关的问题。可惜的是,很多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忽略了相关性差距,没能提供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知识是用进废退的,长期不用的知识渐渐会被大脑遗忘,它们逐渐会消失,无论知识本身具有多么重要的内在价值,只要它被大脑遗忘,就不可能再具有生活价值。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民主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书中指出: “只有在教育中,知识主要指一堆远离行动的信息,而在农民、水手、商人、医生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生活中,知识却从来不会远离行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那么,如何让更多知识在生活中有价值呢?我以明德学院九年级物理课中的“欧姆定律”的讲解来回答这个问题。众所周知, 欧姆定律是指在一段不包括电源的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计算公式: I=U/R (电流=电压/电阻)。在大多数的物理课堂,学生们把这个定律理解了,把公式背下来就可以了。然而,在明德学院,物理老师会引导学生去思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欧姆定律的例子。学生们会发现原来电子秤、高速公路收费处的称重器等都使用了欧姆定律。老师还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欧姆定律”,如:

幸福 = 正念/压力,

这种生动灵活、具有适应性,更积极主动,与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理解,就叫作“全局性理解(Big Understanding)”。

明德学院的课程体系叫“GPA+”, 学生要学习GPA学分课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对每门学科的全局性理解。“+”是指明德学院提供与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包括财富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心智教育、审美教育、挫折教育、人生规划教育八大类。

4.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Cultural Competence—

5Cs素养

美国“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联会”于2003年提出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框架,并倡导,所有的科目都要基于21世纪必备综合能力框架来教授。该框架分设四大类别:核心学科与21世纪相关主题(Key Subjects—3Rs & 21st Century Themes)、学习与创新技能 (Learning & Innovation Skills)、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 (Information, Media & Technology Skills)、生活与职业技能 (Life & Career Skills)。

其中第二大类—“学习与创新的技能”,具体包括Creativity (创造力),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维), Collaboration (合作), Communication (沟通),这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均为C, 所以被称为4Cs技能。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行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这份报告吸纳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追问“打下中国根基、兼具国际视野”的人应该具有哪些素养,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s模型”,即在原来4Cs的基础上,又增添了Cultural Competence (文化理解与传承)。

v 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e)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包括多个层面的含义,既包括认知层面对不同文化内涵、共性与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又包括价值观层面能够认同并愿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行为习惯等,还强调在行为层面切实践行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价值观念。该素养是一个中国人具有中国根基、打下中国烙印的体现,为其他四个方面提供价值指引。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明德学院开设了国学课,由资深的国学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论语》、《道德经》、孟子庄子的著作、王阳明心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们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孩子们会受益终身的。十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还会为学生开设对外汉语,这样当学生去海外读大学时,就会将中文和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由于学生深谙中西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他们会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交流,减少文化冲突,顺利适应海外的学习和生活。

v 创造力(Creativity)

2010年,IBM公司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询问了来自60个不同国家、33个不同行业的1500多名企业领导人什么是首席执行官最重要的素质。“创造力”排在第一位。

既然创造力如此重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这一素养,正如

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塑造能够做全新事情之人,而不仅仅是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之人;应该是塑造具有创造力和擅长发明之人,应该是塑造具有批判能力的发现者,可以证实而不是全盘接受给他们提供的东西。”

明德学院通过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传统课堂,通常是老师提问,学生解答,而老师提出的问题多以回顾性问题(回顾知识和信息)和程序性问题(用以指导班级练习)为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明德学院,老师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寻找或探索答案,也会引导学生自己创设问题。 好的开放性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但是不够生动有趣,鼓舞人心。在明德学院,这个问题是这样改写的,“假如有一天你乘坐时光机穿越到秦朝,成为秦始皇嬴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秦朝的灭亡?请以秦始皇的身份,做一个15分钟的演讲。”孩子们对于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阅读了相关书籍,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精心准备自己的答案。当他们穿着古装,以帝王的口吻在前面侃侃而谈,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时,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明德学院,另外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开放性问题是“假如不是呢?”这个问题是由数学教育家斯蒂芬. 布朗(Stephen Brown)提出的。布朗发现,传统数学教育几乎只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解决问题天生伴随着“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而传统教育常常忽略这些。

“假如不是呢” 这种提问方式,也广泛应用于明德学院开设的其他学科。例如,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杯酒释兵权”这种温和的方案让高级将领交出了兵权,假如不是呢?假如宋太祖大杀功臣呢?假如宋太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呢?。“假如不是”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不受目前直接面对的任务所限制,思考各种不同的情景,并且更进一步探究相关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那么,答案呢?”学生受到这个问题的驱使,会主动探寻答案,而对问题积极主动的追求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v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合作 (Collaboration)、沟通 (Communication)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及合作素养,明德学院采取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要调查并应对一个真实、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或挑战,从而习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不断沟通、探讨方案、团结合作、作出决策,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会涉及跨学科教学,即教授不同科目的老师共同参与到一个项目中,从而使教育从层级结构(学生从老师及关键信息来源,如教科书获取知识)转变为网状结构(强调不同学科的交叉,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互动)。

以明德学院的“火星计划”为例,项目背景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未来地球将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需要在火星上建立新的家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地球及火星的相关知识,这会涉及环境科学、天文学、生物学相关知识。然后,他们需要设计出一款飞行器,将人类送上火星,这需要他们灵活运用物理学、化学、数学相关知识,并拥有一定的绘画、设计功底。接下来,他们需要搭建火星生态体系,并决定把哪些物种带上火星,这需要生物学等知识。最后,学生要以小组的形式,做一个类似TED的演讲,并展示他们研发的飞行器及火星生态系统。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小结:

明德学院把“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培养自主型的终身学习者”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总目标,并采取TMABC方法,即技术赋能、精熟教学、自主学习、 全局性理解、5Cs素养来实现这一目标。TMABC 同时也是“To Mingde Academy Beijing Campus”的首字母缩写,我也要把此文献给明德学院北京校区全体师生,愿明德学院的各位老师能全情投入这份伟大的事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愿明德学院的各位同学都能成长为自主型的终身学习者,然后怀揣梦想,跨越山海,奔赴未来!(作者:王玲)

(编辑:贺梦醒 )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