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探究六艺时代价值,肩挑社区服务使命

来源:网络| 2022-09-08 10:15:24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山东大学“文史见长”与多学科齐头发展的学科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文化,焕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活力,承担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使命,在“校地合作”方针的指导下,“艺路同行”山东大学“百队百场进社区”社会实践队立足齐鲁大地,深入研习齐鲁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邀请联合山东地区重要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专家团队,在山东济南、青岛、泰安等地的多个社区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传统艺术体验活动与传统艺术小课堂,在实践中传承,在体验中创新,感悟非遗的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在齐鲁大地上彰显了山大学子的文化素养与社会担当。

7月11日,“艺路同行”山东大学“百队百场进社区”社会实践队深入山东省济南市乐山社区、七西社区,开展了“君子六艺”中华文明文采体验活动。

“艺路同行”实践队成员充分认识到这一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在充分学习与领会君子六艺内容与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性的演绎解读形式,面向山东社区内的儿童托管机构开展“六艺”线下体验活动。在线下体验活动中,团队成员将“六艺”之“礼”“数”作为宣讲中心,既体现泱泱大国悠久的“尚礼”文化,又引导孩子们感悟古人的数学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在“礼”部分,团队成员主要向孩子们演示揖礼的姿势,讲解礼节身姿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演变历史。揖礼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相传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一般用于正式礼仪场合。如今,从空军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采用了“碰肘礼”,到两会期间传统文化礼仪中的作揖礼仪成功代替了握手礼,展示泱泱大国深厚的礼仪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复兴。

揖礼,展现中正安舒,自然优雅,其礼敬在心,简而不繁。一个简单的礼仪,蕴含着很多的深意。行揖礼不仅是再现中华传统礼仪,展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还可以让孩子们知敬畏、学礼仪、懂感恩和孝道。在最后孩子们相对行礼的阶段,孩子们动作规范,表情庄严,相信中华民族流传的礼节与礼仪文化借助这一动作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赓续文化血脉,接续六艺火种,促进国家民族下一代的全方位发展。

1662551016633509.jpg

在“数”部分,团队成员借助孩子们熟悉的九九乘法表,引入算盘的使用方法,讲解古人的珠算智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算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方便、快捷、准确、重要的计算工具。同时算盘是直观的,具有符号特征,可操作化的教具和学具,打算盘的过程是一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在现代,算盘虽然在日常计算中日渐式微,但是它对计算能力的启蒙与开化仍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线下时间有限,团队在7-8月开展了六次线上六艺小课堂对六艺传承与发展做出补充介绍,结合山东省及其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展现非遗与六艺的魅力。该系列活动突破山东,受众覆盖福建、江苏等多省市,获得强烈反响。例如团队结合鲁西南鼓吹乐和“诸城琴派”讲解“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与蕴含的民族文化情感,引起了观众们强烈的文化情感共鸣,来自福建、浙江等地的听众纷纷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家乡特有的音乐形式,大家畅所欲言,在迥异的音乐形式中寻找共同的民族根脉,体现了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建设与群众寻求文化归属感的深远意义。

1.png

线上六艺小课堂在各省市获得的巨大反响,为“艺路同行”实践团队设计并推行长效的传统艺术文化志愿服务指明了方向。团队计划留存并整理优化线上小课堂材料,以团队公众号为主要科普与推送阵地,借助线上志愿授课形式,将艺术宣讲与传统文化体验服务常态化、普及化,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服务深入千家万户,承担起传承创新传统艺术形式、焕活非遗的时代使命,久久为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聆听教诲,勇担时代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谋求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稳步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焕活传统艺术,贯彻文化服务,艺路同行,我们始终在路上。

(编辑:贺梦醒 )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