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求学海外,心系中华

来源:网络综合| 2023-07-06 16:48:28

又是一年毕业季,全世界的学生们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有人出国深造,有人学成回国。岁月轮转,代代交替,校园里的年轻人进进出出地变化着,而不变的,是这些学子无论身处何方,都心系祖国的爱国之心。

2020年初,正是疫情爆发时,经验匮乏,局势危急,国内外乱作一团。为响应国家号召,新冠肺炎定点三甲医院吉大中日联谊医院派出了两个医疗救援队,骨干医护人员带着大量医疗物资援鄂,也使得本院内物资严重匮缺,医护人员们使用的口罩大多是自制或已过期两年的。但这时院内意外地收治了新冠病人,接二连三地出现新病例,脆弱的防护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不堪一击,找到新的防护物资迫在眉睫。

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凡凡通过北京支点未来教育的郑老师得知此情,立即联系了誉潆和在俄罗斯的心怡,希望能为家乡略尽绵薄之力。物资需求刻不容缓,这三位来自俄语系、法律系和管理系的同学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优势,多方联络之下终于在俄罗斯找到了10000个医用口罩(非N95)。短短三小时内,北京支点未来教育组织师生一共捐助人民币28467.73元,为吉大中日联谊医院购买下了这批口罩。与其说是“购买”不如说是“抢下”,疫情不断蔓延,各国都是人心惶惶,俄罗斯当地也在囤积物资以备不时之需,而国内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在风雨中飘摇,可以说这三位同学是在与他人抢物资,与天地抢时间。值得一提的是,捐助者中有一位朋友匿名留言道“40.24元,有点少,但已经是今天全部的营业额了”,另一位美国的同学也将生活费悉数捐出,她说哪怕我不吃饭,也要让医护人员带上口罩。正是这些零碎的微光汇聚在一起,点燃了那盏名为希望的灯。

口罩落实之后,物流成为了新的问题,时间、费用、安全性都要细细考量。三位同学多处奔走,几经交涉,在屡屡碰壁之后找到一家愿意伸出援手的爱心物流企业,北京支点未来教育也联系到吉林省红十字会免除了清关税费、保险费、物流费,共计节约一万多元人民币,所有这些对接流程加起来仅仅用时三天。很难想象三位毫无相关经验的学生在北京支点教育的组织和帮助下突破了所有的困难,仅用时一周就将一万个口罩从美国安全送到了一线医护人员手中,但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怀着满心担忧和一腔赤诚,不辞辛劳,不畏艰难,使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切切实实地落实下来。心内科主任医师拿到口罩后泪如雨下,直言:“你们的口罩让我们医院能运转起来了,这不仅是雪中送碳,简直是雪中送煤堆。”

与此同时,北京支点未来教育的另一名学生,身处美国的珮珮自己制作了关于疫情的纪录片。当时美国的社会环境对亚裔,尤其是中国人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说十分恶劣,珮珮等人时常遭到谩骂攻击。珮珮既为国内情形焦急忧虑,又为生活中受到的恶意而愤慨,更不忍心看到民族形象被这般歪曲抹黑,于是自己剪辑制作了中国疫情的小型纪录片,细细讲述中国在疫情中遭受的苦难和付出的努力,顶着压力和嘲讽将短片在同学之间流传播放。珮珮的短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澄清了关于疫情起源的谣言,虽然微小,但也散发着萤火辉光,正如先师鲁迅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里,还有很多如凡凡、珮珮一般的留学生们,他们都尽己所能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渴望为国解忧。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疫情爆发之初,求学海外的留学生们何尝不是牵肠挂肚,密切关注着故土上的人和事?此般牵挂千丝万缕地延展着,结成一张细密而又庞大的网,传输着热切的关怀和无限的爱意。虽求学海外,但心系中华,昔日留学生为抗疫竭尽全力,明日他们学成归来,必将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建设祖国注入新的力量。

\

(编辑:贺梦醒 )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