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汇聚微小力量 共筑美好愿景

来源:网络综合| 2025-02-13 14:10:46

——西安外事学院师生深入乡村开展

水窖安全饮水科普纪实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时代,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正是在这片亟需清泉滋润的土地上,一支由热心公益、怀揣梦想的志愿者组成的“西安外事学院化鱼成龙团队”应运而生,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呼唤,默默在净水公益中贡献力量。

自成立以来,西安外事学院化鱼成龙团队在工学院谷江东老师的指导下始终秉持“汇聚每一份微小力量,共筑清水长流的美好愿景”的核心理念,穿梭于偏远山区、贫困乡村,以及受水污染影响严重的地区,用科技的力量和无私的爱心,为当地民众带去干净、安全的饮用水。他们的足迹遍布千山万水,每一次的努力都凝聚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

近日,化鱼成龙团队在谷江东老师带领下再次踏上征程,前往陕西省榆林市进行水资源污染情况调研,并为百姓进行水窖水净水技术的科普。

2025年1月22日,西安外事学院化鱼成龙团队踏入了榆林市定边县。小小的村落,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宛如一颗不起眼的沙砾,然而村民们的日常饮水难题,却紧紧揪住了每一位公益团队成员的心。

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化鱼成龙团队成员围绕着水窖水打开了话匣子。在定边县,水窖水是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每逢降雨,雨水顺着屋顶流淌,经简易管道汇聚到村民自行挖掘的水窖里。平日里,村民们就从这水窖中取水,洗衣做饭、饮用洗漱,全靠这“老天爷赏的水”。

\

化鱼成龙团队成员们神情严肃地向村民们讲解着水窖水的潜在问题。他们介绍道,水窖里的雨水,杂质多、菌量高,长期饮用对健康威胁较大。“这水看似清澈,实则可能暗藏危机,长期喝下去,肠胃会受到损害,还可能引发肠胃炎等病症。”团队成员赵子皓一边展示着相关资料,一边耐心解释。为了让村民有更直观的认识,他们还拍摄了详细的宣传视频,准备在后续的宣传中发挥更大作用。

\

讲解完危害后,化鱼成龙团队又带来了“秘密武器”——小红桶。这只看似普通的小桶,实则是一个简易却实用的过滤装置。它的原材料不过是沙粒、活性炭、陶粒和石头等,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成本低廉,却能发挥大作用。团队成员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组装小红桶,“先铺上一层石头,再放上陶粒,接着撒上活性炭,最后铺上沙粒,这样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就完成了。”在团队成员刘江博的指导下,村民们纷纷动手尝试,当看到浑浊的水窖水经过小红桶过滤后变得相对清澈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结束后,队员们与村民开心合影,定格这充满希望的瞬间。

\

西安外事学院化鱼成龙团队的脚步并没有停歇。次日,他们又来到了杨井镇一个仅有21人的小村庄。在这个宁静的小村落里,他们重复着昨日的流程,宣传、讲解、教做小红桶,尽管村子人口稀少,但团队成员的热情丝毫不减,村民们也积极响应,认真学习。

团队成员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一路上看到了众多的水窖。这些水窖,有的用于灌溉农田,维系着庄稼的生长;有的则用于储存生活用水,支撑着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在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地下水又苦又咸,加上地域辽阔,村庄分散,铺设自来水管道成本过高,水窖便成了村民们无奈的选择。

\

“水窖水的饮用安全问题,不能只在喝的时候才注意,还应该从源头抓起,在储存的时候就得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团队成员赵子皓向村民建议到。为了进一步改善水窖水的质量,团队成员们撸起袖子,亲自上阵。他们为水窖刷上抗菌涂层,仔细涂抹涂层,对水窖进行全面修缮,希望能减少水质污染。同时,他们也参与到新水窖的建造中,从选址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用相机和视频记录下了每一个珍贵的瞬间,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偏远地区的饮水难题。

\

此次西安外事学院化鱼成龙团队在榆林市定边县的行动,是他们用青春和知识为改善农村饮水现状的勇敢尝试。他们的努力,不仅让村民们认识到了水窖水的危害,掌握了实用的水质改善方法,更传递了社会对偏远地区的关怀。相信在这些年轻的公益队员的带动下,会有更多人关注并投身到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的事业中,让清澈、健康的水流入每一个村民的家中。

\

(编辑:贺梦醒 )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