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正文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天津推动应急科普入脑入心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2025-02-14 14:47:04

\

2月2日播出的《白俊说安全》节目紧扣当前风险防范重点,宣讲复工复产安全

\

“我是应急小英雄”剧本杀活动现场

安全面前,每个人都是主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民安全教育,指出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安全公益宣传,健全公共安全社会心理干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情绪,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天津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应急科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应急科普引导力、影响力,着力推动“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用群众话语讲安全之理

打开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可以发现推送内容大都是应急科普类。其中,有讲述如何避免高空坠物的,有提示暴雨天气如何安全出行的,还有提醒谨防车内睡觉一氧化碳中毒的。推送涵盖动画、监控视频、“小剧场”、专家访谈、实验等形式,生动且丰富。

“这些内容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应急科普要想切实发挥作用,关键得让群众想看、爱看。”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宣传处处长冯宏波介绍,应急科普的内容和选题均取之于民,有些来自网民留言,有些通过调查问卷搜集而来,有些为媒体街头采访所得,还有些与社会热点紧密相连,“总之,都是和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群众感兴趣的内容”。

为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指导性,天津市应急管理局耗时三年多建设应急管理科普资源库,按照选题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

据介绍,应急管理科普资源库按生活安全、生产安全、危化品、工贸、火灾、特种设备、自然灾害等主题,汇集国内外警示片、宣传片、动画片2000余部,科普宣传画200余幅,收录200余起各行业领域国内外重大事故和近年来的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囊括事故调查报告、照片、监控视频、新闻报道等内容。此外,还收录有原创短视频、广播故事音频、电视短剧台本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素材原料’,我们能第一时间进行再创作,及时推出群众想看的科普视频。”冯宏波说。

通过对视频点击量和评论进行分析,该局发现,要把知识真正讲到群众心坎里,还需要遵循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比如,血淋淋的事故案例在课堂教育上合适,但放在短视频里很容易令人抵触。为此,需要在情节曲折性和趣味性上下工夫。”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魏东表示。

天津是曲艺之乡,相声、快板、大鼓等经久不衰,群众也喜闻乐见。然而,一开始将线下热闹的表演搬到线上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如何破题?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积极与曲艺名家合作。考虑到德云社天津分社位于该市河北区,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河北区应急管理局联手策划,与该社联合推出《德云话安全》系列视频。

在系列视频脚本创作中,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反复与专业人员沟通,几易其稿,最终确定用科普知识代替“标语口号”的形式,将自救知识点融入相声演员幽默的对白里,力求让群众看得懂、听明白、会应用。如今,该系列视频总播放量已经破亿。

“这些相声名家了解到我们要做应急科普,都很支持。这也给了我们很大鼓励和启发。要做好应急科普,得学会借力借势、整合资源,想方设法推动应急科普‘出圈’‘破圈’,进而影响更多的人。”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新闻宣传处四级调研员杨琳琳说。

以百花齐放促润物无声

在天津,有面向市民、游客的应急科普主题快餐厅、安全文化主题地铁车站、应急安全主题的“天津之眼”轿厢和“津安号”海河游船;也有面向青少年的科技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更有探索将游戏、沉浸式体验与应急科普相结合的各类活动,如“我是应急小英雄”剧本杀活动和应急安全“大篷车”等。可以说,应急科普百花齐放、无处不在。

近年来,天津市委组织部每年联合市应急管理局组织新任职区级分管领导和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应急科普的重要性。“这些培训让大家意识到应急科普确实很重要,是可以救命的。很多企业负责人听完课,主动找我们合作,共建科普场所。”魏东说。

天津秉持“案例警示+经验推广+应急科普”的“应急科普宣传三角形”工作理念,构建由政务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微信小程序以及科普中国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高频次推出警示案例、典型经验和应急科普作品,推动市区两级新媒体平台实现上下联动和优质内容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

在传统媒体方面,该局注重从不同层次制作推出媒体产品,例如联合天津广播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专题节目《白俊说安全》,联合天津交通广播制作播出应急科普广播节目《交广会客厅》等,做到每日有广播、每周有电视,强化群众对应急安全知识的掌握,提升灾害事故应对能力;采用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访谈解读等方式,不断扩大应急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该局还策划制作森林防火、汛期安全、燃气安全等应急科普公益宣传片,在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地铁PIS屏视频媒体(车厢+站台)等平台循环滚动播放,引导群众做好安全防范。

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以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媒体联动的方式,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活动:2022年举办“津城”“滨城”安全生产主题灯光秀活动;2023年结合天津民俗文化活动、地标性建筑,组织“津安号”安全文化主题游船等特色活动;2024年先后在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和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开展“应急安全科普流动体验馆”巡展等活动。

“我戴上VR眼镜,学习体验了遭遇踩踏事故要如何逃生。只有跟着提示,才一步步找到安全的位置”“上了手才知道,海姆立克急救法要想发挥作用,关键得找对位置”……参观完“应急安全科普流动体验馆”,每个人都掌握了不少“救命知识”。

2024年5月,天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末端落实的通知》。随后,天津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委等部门,共同开展了10余场“应急安全科普流动体验馆”校园巡展活动,吸引来自大学、中学、小学的上万名学生参与。

“应急安全科普流动体验馆”将地震逃生、火灾烟雾逃生、消防救援、触电模拟体验等互动设备,集中安装在小型货车上。“无论在企业园区、居民社区还是学校操场,只要车能开进去,群众就能随时参观体验。这打破了传统体验式科普场馆场地的局限性。”该项目负责人,天津市科普大使,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温志强说。

聚各方力量筑人民防线

应急科普需要多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才能不断丰富内容供给。宏观层面,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推动构建应急科普支撑保障体系,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应急科普合作“共同体”,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支持工作。

着眼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近年来,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把安全宣传“五进”作为预防事故、防灾减灾的有力抓手和纵深推进应急科普的有效载体,确立“五个坚持”原则,即坚持“谁监管谁宣传”“谁执法谁宣传”“谁能进谁宣传”“精准分众宣传”“聚焦基层末端”,切实压实责任,构建起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宣传、安委会、应急委等重点部门机构参与的“五进”宣传机制。

该局出台《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新闻宣传工作制度(试行)》,在天津日报和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开设《安全曝光台》栏目,高规格、高频次开展安全隐患曝光,选取典型事故案例,组织制作警示教育片,持续向基层末端聚焦发力。

微观层面,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从“人人讲安全”的“讲”字着手,先后与德云社相声名家、本地相声团体、网红“大V”等合作,有效扩大应急科普影响力和覆盖人群。

应急科普要持续创新,得有一支专业的讲解员队伍。2024年,该局举办首届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发掘应急管理系统里的“好苗子”进行重点培养。

“这句话不行,太专业了,大伙儿听不懂,得改。”连日来,河北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科普讲解员李唯佳忙着给最新一期的应急科普短视频节目《小李说安全》打磨脚本。由她主持的《小李说安全》融合相声、快板等元素,幽默诙谐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

“市应急管理局专门请媒体老师和科普专家指导我们,如怎么表达更到位、话题怎么讲更吸引人等,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我们做‘爆款’。”李唯佳说。在多方合力培养下,李唯佳成长迅速,在第十一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被评为“十佳讲解员”,并荣获二等奖。

“做应急科普这件事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很多群众反馈,看了我的视频后,真的学到了安全知识并有所改变。”李唯佳感慨道,“就拿电动自行车进楼来说,之前屡禁不止,随着我们循环播放应急科普知识和事故案例,反复提醒,现在很少有人再把电动自行车推进楼。即使有,其他居民看到也会阻拦。”

应急科普的效果也在企业中显现。天津一家化工企业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活动,让员工梳理职责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定期组织员工收看警示教育片。

“一次常规巡检时,我发现水泥地面上有一小块被浸湿了。当时连续几天没有下雨和施工作业,我判断应该是高处某个管线存在漏点,就立即将情况上报。”该企业员工高鹏说。最终经反复排查,隐患被确定并被及时消除。

“新出台的《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设专章规范社会共治。接下来,我们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深化多方合作,探索更多创新形式,不断提升应急科普引导力、影响力,推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安全氛围与环境,切实防灾于未萌、防患于未然。”魏东说。

http://www.aqsc.cn/news/202502/14/c190273.html

(编辑:萧鼎 作者:陈莫楠)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