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上海抗疫战场上的外国志愿者

来源:公益之声| 2022-04-26 09:25:17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战正处于关键阶段。作为一个拥有广泛文化的国际贸易和交流中心,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停顿已经拉动了世界的心弦。

与此同时,上海人对生活这种突然的变化表现出了独特的态度。无论是参加当地社区全面抗疫行动的外国志愿者,还是那些试图乐观地遵循推荐协议的人,还是继续过着上海式生活的人,这座城市都提供了韧性和决心的例子。

在上海时,像上海人一样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环球时报》将呈现上海抗疫斗争期间展开的不同故事,以展示这座城市的温柔、乐观和多样性。

当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部分外国人作为社区志愿者,与市内联手攻坚克难,为全面抗疫工作伸出援手,作为国际力量,为上海“活力零”誓言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作为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以其国际化的氛围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根据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数据,目前有21.5万外国人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占全国总人口的23.7%,在全国外国人口中排名第一。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联系了几位愿意帮助上海抗击疫情的国际志愿者,并听取了他们在此过程中的想法和故事。

他们说,与上海人民抗击疫情的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加热爱上海。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城市的一部分,保卫“上海”是他们的责任。

“我的经历给人一种长征期间同志之间纽带的明显感觉”

雅各布·冯·比斯特菲尔德(Jacob von Bisterfeld)是一群在社区门口分发物资的志愿者之一。照片提供:卢轶凡

雅各布·冯·比斯特菲尔德(Jacob von Bisterfeld)是一群在社区门口分发物资的志愿者之一。照片提供:卢轶凡

来自新西兰的雅各布·冯·比斯特菲尔德(Jacob von Bisterfeld)在上海松江区封锁期间作为社区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

现在,他典型的一天开始于带领居民走出各自的房屋,在他不完美的普通话中接受核酸测试,协助测试安排,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并用他的临时机场行李架和四轮推车运送物资。

“他是一个非常精力充沛的人,总是冲到前线,超过许多年轻的志愿者,”他的邻居陆逸凡告诉环球时报。“居民亲切地称这位年迈的外籍人士为'老罗',因为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罗江强。

一段视频片段显示,白发苍苍的罗在雨天弯腰整理杂货用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拿着雨伞,在网上被广泛分享和喜爱。

罗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退休教授,在中国生活了大约三十年,在教育部门参与了许多志愿项目。

Omicron重创的上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让他心碎了。

在上海封锁后,他是最早注册成为多语种志愿者的人之一。在收到绿色志愿者背心时,老罗感到兴奋和宽慰,终于能够“回馈”社区,每天至少投入三个小时作为志愿者。

“激励外国人自愿在他们收养的国家做重要但主要是琐碎的任务,过去为他们做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即基本服务可能会崩溃并危及更大社区的生命。在这些巨大的灾难中,政府的财政能力不是无限的,“罗告诉环球时报。“志愿服务也是结交朋友和完全融入当地环境的好方法。

“我与战友们一起工作的经历,给人一种鲜明的感觉,即20世纪30年代长征期间同志们和住在延安的窑洞里的人之间的纽带。有时,当一个寒冷的夜晚,当雨水落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志愿者正在购物袋里装满蔬菜,我觉得我正在经历长征的一些剥夺,“罗说。

“一群志愿者共同肩负艰苦或琐碎任务的友情,以及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彼此之间巩固了牢固的联系,我很高兴被接受为同志,”罗说。

罗认为,时间会证明中国政府采取的“零COVID容忍”路线是否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对许多人的短期不适和对一些人的痛苦最终将对人民的福祉和经济产生巨大好处。当然,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对于2500万上海居民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好处将是绝对最少的死亡和过早死亡,“罗说。

“阳台音乐让人们振作起来”

四月初,史蒂文·巴克穿着防护服在上海的院子里。照片:由Steven Back提供

四月初,史蒂文·巴克穿着防护服在上海的院子里。照片:由Steven Back提供

这个拥有2500万居民的特大城市一直在努力抗击病毒,人们的情绪根据COVID-19疫情情况而波动。在上海生活了大约18年的匈牙利人史蒂文·巴克(Steven Back)也感受到了他的社区被置于闭环管理之下。

像许多居住在城市的居民一样,当城市被置于全市范围的“静态管理”之下时,Back在一开始感到惊讶。Back住在一个有大约5000人的漂亮大院里,他对一些邻居非常熟悉,两天后,他的大院在4月1日被封锁后成为一名志愿者。

他拿着扬声器,鼓励居民下来排队等候测试。即使每天不得不穿着防护服在炎热的天气里站立六到九个小时,他仍然认为这很有趣。“我这样做很自然,”巴克告诉环球时报,并指出他想帮助邻居放松,感觉不那么紧张。

他的志愿者同龄人还警告他,有些人可能脾气很坏,不会合作。“但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每个人都非常友好。

Back也很自豪,他的女儿每天晚上都会在他的“Da Bai”衣服(防护服)上画上中国和匈牙利国旗,为他们加油打气。“这很花哨,”他说,相信这对其他人来说也可能很有趣。

随着感染率的上升,一些居民开始相信,接受核试验可能会增加他们被感染的机会,并拒绝合作。尽管如此,Back仍然会尽力为邻居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积极快乐。

他们与大约40名其他邻居一起,举办了一场成功的阳台音乐会,以帮助人们放松并提升他们的情绪。当看到人们跳舞,唱歌,用电灯做灯光秀时,Back感觉到他的社区中伟大的同志们活得好好的。“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巴克说,并指出他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非常值得。

通过动态的零COVID政策,“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拯救生命和保持相对较高的生产力方面非常成功,”Back说。他还提到,在他的国家,许多人选择接受中国制造的COVID-19疫苗,因为他们信任这些产品。

Back已经与他的新朋友预约了他在志愿者工作期间遇到的新朋友,一旦限制解除,就可以出去喝一杯。“我们打算出去庆祝!”

“上海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4月21日,在上海的韩国志愿者在封锁期间帮助运输物资。照片:由朴昌珠友提供

4月21日,在上海的韩国志愿者在封锁期间帮助运输物资。照片:由朴昌珠友提供

在上海虹桥镇的一个住宅社区,韩国居民朴昌珠(Park Chang-joo)在2020年初COVID-19爆发之初为大约1,200名韩国邻居创建了三个微信群,在当前城市封锁期间,他整天忙于传达当地最新的防疫政策,回答问题,并在微信上为韩国居民提供帮助。

朴槿惠是一位讲普通话的企业家,几十年来一直在上海经营一家企业,现在在他的社区担任抗疫志愿者,超过30%的居民是韩国人。由于居民从4月1日起被要求在家中自我隔离,朴槿惠每天都会收到来自30-50名韩国邻居的微信消息,寻求帮助。

“如何获得用于核酸测试的新QR码;如何在家购买日用品;在家隔离期间应遵循哪些规则;在哪里可以获得笔记本电脑充电线...对于他们的问题或要求,我要么直接回答,要么发送给华人社区工作人员,“Park告诉环球时报。

出乎意料的数周隔离可能让上海的外籍人士感到担忧,其中包括朴槿惠社区的一些韩国居民。为了帮助他们放松和振作起来,Park通过微信与他们分享愉快的音乐或有趣的视频,更重要的是,向他们详细解释上海的抗疫政策和目标。

“我告诉他们,这些政策是为了我们所有的安全和健康,”朴说。他说,上海的一些韩国居民在封锁期间经历了一些压力,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理解并尊重该市抗击病毒的努力。

Park是一个由60名成员组成的韩国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为几个住宅社区提供服务。作为连接韩国居民和中国人的桥梁,该团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核酸检测,并将大米和蔬菜等日常用品运送到韩国居民的家中。

“上周,我们帮助上海的一家韩国食品企业向所有居民发送免费的豆腐产品,”Park回忆道。“很高兴看到我们的邻居,包括韩国人和中国人,他们后来分享了他们用豆腐制作的菜肴,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们的感谢。

2002年,朴槿惠带着孩子来到上海,他和家人在这个城市生活了20年,他从事慈善工作,帮助残疾人。“上海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他告诉环球时报。“我想尽我所能帮助这里需要帮助的人。

(编辑:侯程方 作者:admin)

分享到:
版权申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公益之声)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志愿服务推荐